計畫條件與形成過程

  • 網路組
  • 計畫條件與形成過程
  • 2015-11-24
計畫基礎條件與形成過程

一、特色領航計畫基礎條件
(一)課程設計面

本校為實驗學校,課程設計的本質便要以創新課程教學為發展目標,一方面結合資訊融入教學,活化既有課程,並設計多元的增能選修課程。將原本的非正式課程,進一步推動成正式校本選修課程;也將自由選修機制擴大適用於高一、二年級。
1. 部定課綱結構階段
從最初配合教育部課程綱要制定,來建構本校的課程規劃與設計,到進一步推動本校實驗增能選修課程規劃,最後藉由教師社群專業開發課程來完成創新課程的目標。本校從97學年度申辦高中優質化開始,針對課程設計乃是課程研發小組推動課程研發,並配合東海大學教學資源辦理講座,期望利用校本推動教師精進,最終創新課程。
2. 校本課程推動完備階段
從101學年度優質化第二期程開始,本校開始推動各種增能課程選修與學生適性分流機制。除了成立「外語教學研究中心」推動「外語增能實驗班」外,也借助國科會高瞻計畫補助成立專門針對「生物化學」專長的學生成立「高瞻數理班」,針對個別屬性的學生推動增能選修,是為本校之特色課程。
3. 「博雅教育」建構下的課程規劃
藉由優質化輔助下成立的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本校的課程規劃與設計已可以由教師自主開發課程模組與專題研究。並將本校課程規劃分為「部定必修」、「增能選修」、「輔助課程」與「專題選修」等四大類課程。其中如英文科,除一般部定、選修外,規劃如「英文文學賞析」、「英文文學導讀」,並推廣「英文小說」、「第二外語」等課程規劃與設計。讓學生除了能具備「淵博」的學術能力外,更要兼具「雅緻」的學術氣息。

(二)教學設備面
藉由優質化與相關經費補助,本校得以建置多項專科教室及多功能教室,提供各項課程場地支援。即便一般教室也得以藉由此來配合教師各種授課需求。電子設備與相關器材需不斷更新與增購,如此才能達成教學所需,學生進行課程學習時,得以更加完整。以下為目前本校具有的設備概況:
1. 建造E化學園
自第一期程開始打造E化學園計畫,以提昇資訊化教學與設備,讓教師熟練雲端計畫設施功能,全面發展雲端教學為目標。更使學生在學習上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重複學習、有效練習,以保持先進的競爭力與未來觀。因此電腦各項設備的汰舊換新,急需優質化的經費挹注。
充實本校資訊設備,結合優質化經費、其他補助款及本校自籌款,完成校園全區光纖網路建置,學生可利用設備在校園隨時隨地上網查詢資料。電子公文系統的建立讓本校行政效率提昇。藉由優質化補助增能課程選修,進而建置增能課程選修系統,使學生享受如大學般的選課模式。
2. 全校園無線上網
建構全校無線網路通暢的基礎設備,提供師生無障礙快捷通訊學習情境,增加學習效能。未來三年預計建構至全校一般教室與實驗室、藝才專門教室等。
3. 數位學習應用
結合課程安排提供學生各項數位學習能力的基礎教育,規劃好各項工具軟體與應用軟體的教學課程,讓教師與學生皆能流暢而順利的完成數位學習。
4. 教學資源改進計畫
充實圖書館館藏,豐富圖書資源,並依各領域需要設置各學科專科教室,並藉由學科情境佈置提昇學習效能。
5. 專科教室功能齊備
藉由整合的E化講桌,完整結合單槍、電腦、網路設備;針對外語教學教師則配置電子白板供學生分組教學使用;音樂教室購置完整的音樂器材,以便學生選修藝術增能課程有完整的後勤;實驗室則依據各別課程設計配備多元化,並藉由模組化課程開發教具。
6. 教學活動場地多元化
利用東海大學大學部資源,將部份課程與學生移動至東海大學的場地進行規劃利用。

(三)師資表現面
1. 建構教師專業社群
以教師專業社群方式推動教師研究、討論、實驗對談,進行教學概念轉化及經驗分享,並規劃學校特色課程,以因應十二年國教實施,成為中部地區指標之優質高中。同時續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提昇教師專業能力與創新教法。目前校內已有7個單科或跨領域的學群組成運作。
2. 鼓勵教師在職進修
鼓勵教師進修,透過專業進修取得淵博學識與教學資源,提昇教學專業能力,以提高教學效能,並結合社會資源,有效鼓勵教師進修研究。
3. 精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計畫
辦理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相關研習與獎勵措施,鼓勵教師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多媒體教學,增進學習效果,並提昇學生興趣。100學年度起推動教師E檔案雲端教學模式,102學年度起推動「行動學習計畫」,配合Eclass教學互動系統,結合家長會資源提供獎勵,大幅提高資訊運用機會,活化教學內涵,提昇教學廣度與深度。校內教師由第一期程雲端知識時期約1/3教師成立相關個人化教學網頁,至102學年度已達98%以上教師有使用Eclass雲端知識互動系統。
4. 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由於各學科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已有相當的共識,各學科類別分佈相當平均。有優質化經費的挹注使本校教師有更多機會投入研習之中。由100學年度平均每位教師研習33.6小時至
101學年度52小時,截至103年五月底前102學年度已有平均42.4的平均時數,使本校教師專業發展更加優質。
5. 楷模教師擴散與模仿計畫
推動教師teaching guide活動,訂立「教學觀摩嚮導實施辦法」、「導師觀摩實施辦法」辦理教學觀摩與研討會,檢討改進課程、教材教法及班級經營,持續精進本校辦理教專評鑑。

(四)行政績效面
102學年度本校參與教育部高級中學校務評鑑,於校長領導、課程教學、環境設備與績效表現四個評比項目榮獲一等;行政管理、學務輔導與社群互動獲得二等,總評鑑為二等。透過三年特色領航資源的挹注,本校除了更能規劃優質、創新具特色的課程外,定可將未來校務評鑑七大面向中,達到一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