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與發展目標

  • 網路組
  • 願景與發展目標
  • 2015-11-24
學校願景與優質化發展目標

一、學校願景
本校自1958年成立懷恩初級中學,公元2000年改制為東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並於2008年申辦實驗教育,更名為「東海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50餘年來不斷著眼於教學創新及教材革新,如同1950年東海大學創校校長曾約農先生所言:「開創將是我們的格言」。我們將這份精神灌注到教育的各個層面,辦學成效深獲中部地區家長肯定。
為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及優質銜接」等五大理念,本校自97年即積極申辦「高中優質化補助方案」,著手致力於塑造學校特色與提昇學生涵養。
六年優質化的推進,以及東海大學「開創」的理念下,「精緻、卓越、溫馨、創新」成為本校持續發展的願景。不斷努力提昇教學品質與學習環境,期望在優質化的挹注下,培育出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學生。
歷經一、二期程的積極開創,本校陸續開設了四個學期,共27門選修課程。為開設課程而組織了13個單科教師社群、7個跨領域社群。在實驗課程與教材中,產生16項創新教學與教材。
六年不斷的優質精進,於第一、二期程結束時,皆榮獲教育部「績優」肯定。因此在此基礎下,預計104學年度第三期程開始,打造學校特色領航的永續發展,以「精緻、卓越、溫馨、創新」為基石,「德、仁、藝」為計畫目標,我們期望選擇本校就讀的學生,三年附中學習歷練後,得以提昇個人品德力、發揚心中仁性並探尋自我專才,樹立起「東海人」招牌。教師在經費的挹注下,呈現出更具活力的團隊動能與創新力,並不斷激發教學團隊的潛能。並將第一、二期程再度聚焦轉化,成為特色領航之目標。
在三大子計畫各項課程的規劃中,將「精緻、卓越、溫馨、創新」的學校願景為計畫宗旨。我們秉持著課程創新、活動創新的理念,用心安排課程內容,並重視學生回饋,以求精緻完美。除了學術發展外,「據於德」更著重「品學卓越」的理念,在習得各項知識後,更能追求品德。
品德良善,得知仁心,在「依於仁」子計畫中,結合學科的力量,將知識發揚至宗教、環境、社會及國際。讓同學間充滿謙卑、互助,追求溫馨校園的願景。
德仁兼具,方得遊藝,在「游於藝」子計畫中,著重拔尖課程、翻轉教學及數位美學的人才培育。期望在基礎課程外,讓學生能適性發展,挖掘個人特質。
圖1呈現學校發展願景與總體計畫目標及子計畫之關聯性。

第三期程特色領航是本校發展的關鍵,因此在歷經高瞻計畫三年淬湅後,集中全體教師能量,優先聚焦於本計畫的撰寫與規劃。將計畫的高度提昇至學校永續發展的進程,力圖建構完整、永續的學校藍圖。期望藉由三年特色領航(104-106)的挹注,順利接軌107學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發展學校本位的特色課程!
預計第一年計畫融入過去優質化第一、二期程、高瞻及均質化的成果,開創更多元、更具特色的課程,教師也因應課程開設,成立各項師資培訓社群,以求專業陪伴學生學習。透過大學策略聯盟學校進行專業精進,讓課程不僅充實,更要透過各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生動。
課程創新與教師精進的打底工程在於學校行政,因此行政的革新無疑是學校推動特色課程的磐石。此工程將邀請台灣師範大學、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及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等大學策略聯盟學校的專業教授群指導,逐步建立、修正各項組織規章、行政制度與課程辦法。
第二年起,將特色課程與活動全面投入教學端來執行,並透過學生回饋及課程考評尋求修正、調整。教師持續接受大學策略聯盟之諮詢輔導,以及行政單位的支援、配合,共同構思教法上的創新,落實有效能的教學。
第三年則更加擴大並推廣各項課程與教師培訓之成果,當特色課程與教法完備後,擴大觀摩學習,如公開觀課或講座學習。學生活動方面,擴大並推廣鄰近社區高中生共同參與、學習。

二、環境掃描
本校行政團隊透過團隊研商進行學校環境掃描,第三期程特色領航的重心在於特色課程、教師社群及學生表現。因此SWOT分析表依序分為課程規劃、教師社群與永續師資及學生條件與需求等三個面向。SWOT分析整理於表1~3。
表 1 東大附中課程規劃SWOT分析表
項目 內在 外在
優勢(S) 弱勢(W) 機會(O) 威脅(T)
一 、 課 程 規 劃
  1. 優質化第一、二期程以開設多門選修課程,可適應學生多元需求。
  2. 課程活動能配合社區互動,建立良好社群關係。
  3. 跨領域整合,有助於學校發展校本特色。
  1. 部訂課程制式化,進度壓力與大考趨勢成為部訂課程的難題。
  2. 選修課程場地與教材多元,無形中加重教師與行政的負擔。
  3. 各項設備逐年老舊,亟待經費充實更新。
  1. 鄰近策略聯盟大學(東海、逢甲、靜宜),可協同規劃、持續特色課程的專業知能。
  2. 所屬東海大學積極推動高中端連結,各課程活動可直接做垂直整合。
  3. 鄰近社區具有豐富的醫療生技、科學產業的人才,可從中與產業連結。
  1. 考試領導教學,整體教學過於重視升學,特色課程雖較充滿創意與活動,但不一定能獲得家長認同。
  2. 軟、硬體難以滿足課程需要。購買設備維護、更新及擴充勢必須經費的持續挹注。

因應策略(Strategy)

  1. 配合107新課綱實施,增加校本課程、選修課程,提供不同課程主題及課程活動,喚起學生興趣與從做中學的經驗。(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2. 活化教學活動與課程,不再侷限教室與評量,期使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3. 以探索興趣為重,發展學生能力。(游於藝)
  4. 將綠色永續、生命教育、國際視野等議題融入教學課程,形成各門選修或融入式教學。(據於德、依於仁)
  5. 發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增強學生各項涵養的核心價值,培養未來世界的人才。(依於仁)
一、課程規劃
優質化第一、二期程以開設多門選修課程,可適應學生多元需求。
課程活動能配合社區互動,建立良好社群關係。
跨領域整合,有助於學校發展校本特色。
部訂課程制式化,進度壓力與大考趨勢成為部訂課程的難題。
選修課程場地與教材多元,無形中加重教師與行政的負擔。
各項設備逐年老舊,亟待經費充實更新。
鄰近策略聯盟大學(東海、逢甲、靜宜),可協同規劃、持續特色課程的專業知能。
所屬東海大學積極推動高中端連結,各課程活動可直接做垂直整合。
鄰近社區具有豐富的醫療生技、科學產業的人才,可從中與產業連結。
考試領導教學,整體教學過於重視升學,特色課程雖較充滿創意與活動,但不一定能獲得家長認同。
軟、硬體難以滿足課程需要。購買設備維護、更新及擴充勢必須經費的持續挹注。
因應策略(Strategy)
配合107新課綱實施,增加校本課程、選修課程,提供不同課程主題及課程活動,喚起學生興趣與從做中學的經驗。(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活化教學活動與課程,不再侷限教室與評量,期使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以探索興趣為重,發展學生能力。(游於藝)
將綠色永續、生命教育、國際視野等議題融入教學課程,形成各門選修或融入式教學。(據於德、依於仁)
發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增強學生各項涵養的核心價值,培養未來世界的人才。(依於仁)
表 2 東大附中教師社群與永續師資SWOT分析表
項目 內在 外在
優勢(S) 弱勢(W) 機會(O) 威脅(T)
二 、 教 師 社 群 與 永 續 師 資
  1. 教師素質整齊,學歷為專業相關學、碩士背景。碩博士學歷的教師已達53%
  2. 各科專業社群每學期至少辦理研習一次與公開觀課,持續增強教學知能。
  3. 透過獎勵教材革新計畫,近兩年設計共出16項特色課程及教材。
  4. 結合東海大學各科系專業師資,足以因應特色課程的師資培訓。
  1. 常因交通及課務等因素,教師參與研習動能不足。
  2. 私校教師課程較多,難有餘力進行更多課程與教法創新。
  3. 行政人員支援負擔繁重。
  1. 積極透過各類競爭型計畫(均質化、優質化、高瞻計畫),爭取各項資源。
  2. 積極締結姐妹校及夥伴校際交流等資源整合,有助擴展學校校際交流,相互學習增能。
  3. 結合本身(東海)與鄰近策略聯盟(彰師大、逢甲、靜宜)資源運用,建立互惠關係。
  4. 透過家長會的支持,得以推動特色課程的相關資源,並持續整合鄰近社區資源。
  1. 107十二年國教課綱降低必修學分數,影響教師課程規劃及原授課模式。
  2. 免試入學新生程度落差大,補救教學及分組教學勢必增加教師及行政負擔。

因應策略(Strategy) 對應子計畫

  1. 參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白沙學鏈-特色課程精進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及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育之大學精進師資素質」計畫,藉由大學端的專業陪伴,精進師資的本職學能、社群組建。(依於仁)
  2. 持續精進教師專業社群,組織跨領域及跨校社群交流,並發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3. 發展課程網路行銷學校本位特色課程及特色選修,爭取家長認同。(依於仁)
  4. 連結社區產業結構,運用社區資源,建構教學支援系統。(據於德)
  5. 藉由學校行政革新計畫,提昇行政工作效率,全面完成校務行政制度建構、典章制度健全,永續校務經營。(自主管理)
二、教師社群與永續師資
教師素質整齊,學歷為專業相關學、碩士背景。碩博士學歷的教師已達53%
各科專業社群每學期至少辦理研習一次與公開觀課,持續增強教學知能。
透過獎勵教材革新計畫,近兩年設計共出16項特色課程及教材。
結合東海大學各科系專業師資,足以因應特色課程的師資培訓。
常因交通及課務等因素,教師參與研習動能不足。
私校教師課程較多,難有餘力進行更多課程與教法創新。
行政人員支援負擔繁重。
積極透過各類競爭型計畫(均質化、優質化、高瞻計畫),爭取各項資源。
積極締結姐妹校及夥伴校際交流等資源整合,有助擴展學校校際交流,相互學習增能。
結合本身(東海)與鄰近策略聯盟(彰師大、逢甲、靜宜)資源運用,建立互惠關係。
透過家長會的支持,得以推動特色課程的相關資源,並持續整合鄰近社區資源。
107十二年國教課綱降低必修學分數,影響教師課程規劃及原授課模式。
免試入學新生程度落差大,補救教學及分組教學勢必增加教師及行政負擔。
因應策略(Strategy) 對應子計畫
參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白沙學鏈-特色課程精進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及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育之大學精進師資素質」計畫,藉由大學端的專業陪伴,精進師資的本職學能、社群組建。(依於仁)
持續精進教師專業社群,組織跨領域及跨校社群交流,並發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發展課程網路行銷學校本位特色課程及特色選修,爭取家長認同。(依於仁)
連結社區產業結構,運用社區資源,建構教學支援系統。(據於德)
藉由學校行政革新計畫,提昇行政工作效率,全面完成校務行政制度建構、典章制度健全,永續校務經營。(自主管理)
表 3 東大附中學生條件與需求SWOT分析表
項目 內在 外在
優勢(S) 弱勢(W) 機會(O) 威脅(T)
三 、 學 生 條 件 與 需 求
  1. 學生家長社經地位較高,學生普遍吸收眾多課外知識,對特色課程接受程度高,期待能從中獲得未來所需知識。
  2. 學生自主性高能,能積極組織團體(如糾察隊、義工隊等),並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競賽。
  3. 學生自入學即主動探索自我發展,透過各項選修課程,更能找尋屬於自己的未來。
  1. 免試升學開始,學生入學分數參差不齊,急需差異化教學於各科課程。
  2. 大量線上電玩刺激,學生在學習上益發低落。
  3. 少子化持續發酵,家長不再配合學校,反以學生自身感受為主。
  1. 透過學校本位課程、特色課程,行銷宣傳校本特色,吸引適性學生就讀。
  2. 線上各項開放式課程,打破教室、學校的界線。透過手機、平板等,皆可輕鬆接受各項新知。
  3. 利用均質化計畫各項課程與活動,與鄰近國中端接軌,提供探索選擇機會。
  1. 大量3C產品的出現,學生於各項指標皆呈現退步與無心學習。
  2. 入學學生課業一旦表現不如預期,多數呈現放棄或逃避。教師僅能於基本議題打轉,難以深入探討核心議題。

因應策略(Strategy對應子計畫

  1. 強化學校本位課程與選修課程之創新與特色,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幫助學生發展自我特質,進而自我實現。(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2. 鼓勵學生多元探索,引導學生發展優勢能力。(游於藝)
  3. 除發展課堂差異化教學外,需分組分級進行強化與補救學科課程。(依於仁、游於藝)
三、學生條件與需求
學生家長社經地位較高,學生普遍吸收眾多課外知識,對特色課程接受程度高,期待能從中獲得未來所需知識。
學生自主性高能,能積極組織團體(如糾察隊、義工隊等),並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競賽。
學生自入學即主動探索自我發展,透過各項選修課程,更能找尋屬於自己的未來。
免試升學開始,學生入學分數參差不齊,急需差異化教學於各科課程。
大量線上電玩刺激,學生在學習上益發低落。
少子化持續發酵,家長不再配合學校,反以學生自身感受為主。
透過學校本位課程、特色課程,行銷宣傳校本特色,吸引適性學生就讀。
線上各項開放式課程,打破教室、學校的界線。透過手機、平板等,皆可輕鬆接受各項新知。
利用均質化計畫各項課程與活動,與鄰近國中端接軌,提供探索選擇機會。
大量3C產品的出現,學生於各項指標皆呈現退步與無心學習。
入學學生課業一旦表現不如預期,多數呈現放棄或逃避。教師僅能於基本議題打轉,難以深入探討核心議題。
因應策略(Strategy) 對應子計畫
強化學校本位課程與選修課程之創新與特色,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幫助學生發展自我特質,進而自我實現。(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鼓勵學生多元探索,引導學生發展優勢能力。(游於藝)
除發展課堂差異化教學外,需分組分級進行強化與補救學科課程。(依於仁、游於藝)

三、發展目標
本校於104學年度「特色領航」計畫,著重學生涵養的啟發,因此將以「德、仁、藝」為三年特色領航目標。教育的初衷在於教育學生,不僅於學科,更需要在品德素養與各項技藝,擁有正確觀念且更需有「帶的走得能力」,我們不僅要誘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更希望學生離開高中後,將這份原動力帶走,不斷地驅策自己學習新事物。
在這核心宗旨下,融合優質化第一、二期程的成果,配合本校發展願景及校訓。於第三期程特色領航計畫,建構起三大課程主軸:「據於德—心靈淨雅品德均淑」、「依於仁—思維創新才學相輔」及「游於藝—成才進德博約雅緻」。從行政、教學、課程、學生到活動,緊密的將學校願景、教師精進、特色課程及品德實踐結合。最終將各項課程、制度層面完整建置,型塑健全的優質高中。
而支撐「德、仁、藝」三大子計畫,需要行政團隊、制度及課程架構的整體規劃。因此本計畫規劃「學校行政革新」作為課程打底工程,透過臺灣師範大學、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等策略聯盟的專業協助,在學校制度、課程設計上,將以「三評」-評估、評量、評鑑、九塔-行政、教師社群、課程、教學、學習、實踐、影響力、產出(產值、價值),達到永續經營目的。
面對免試升學帶來的學生差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國高中課程銜接等重大教育課題,需透過整體課程探討、規劃以及方向確立,因此本計畫再規劃「精緻師資培育」作為教育課題的先前工程。透過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的社群運作,著重差異化教學與銜接課程的規劃。在免試升學與教學革新上,能有更前瞻、深層的規劃。
各子計畫特色課程規劃中,將採「活動課程化」、「時數學分化」及「學分選修化」進行,如圖2所示:

圖 2各子計畫特色課程設計簡圖
每門課程力求教師培育、課程規劃及學習活動,循環正向發展,務求三年建構學校本位特色課程,順利銜接107學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下列為三項子計畫的發展目標與主題課程:
(一)「據於德—心靈淨雅品德均淑」
立志要高遠,必須從人道起步。所謂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從道德的行為開始,是為人處世的行為,也是教育的最高理念。於此子計畫中,規劃四門跨領域特色課程,學生能將心靈、生命或社區關懷等課程潛移默化的融入於日常生活,藉以達到品德均淑的目標。
(二)「依於仁—思維創新才學相輔」
《易經‧乾坤彖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乾坤有元氣,所以好生萬物,人有仁心,便與天地同具好生之德,所以與天地配稱三才。「修身與仁」以為子計畫概念的初衷,搭配教育部發展指標,更融合大學發展發向,並於子計畫中設計五門以永續博雅、國際視野為主題的特色課程,藉此達成學生修身予仁,進而博雅世界的美德。
(三)「游於藝—成才進德博約雅緻」
藝為技藝,美在其中,禮樂合則成其美。孔子六藝之教,為養成德、智、體、群完美人生的教育,游於藝之義在此。結合孔子教學知道,配合教育部發展指標,融合於此計畫中的三門特色課程。藉此達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的目標。
課程的設計從基礎的行政團隊統籌,擬定學校發展願景與計畫目標。透過校務會議、部務會議、行政會議到各科教學研究會教師,溝通、擘畫各項課程的開設,並組織三大子計畫教師專業社群,與分支計畫課程的教師專業社群。
各分支計畫課程的教師專業社群研擬課程、上課流程後,開始進行分組課程及課程活動。在課程與活動中採雙軌制相互搭配進行,並在內容與學生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能產生學習,進而實踐於學習與生活中。三年的持續課程參與,讓學生在其中培養德、仁、藝的精神,潛移默化的成為學生的處事涵養。
從行政團隊、教師社群到學生活動中,都需要做到三評「評估、評量、評鑑」的檢核,讓各分支計畫課程進行時,能時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下到上,層層管控,讓計畫的產值與產出能持續進步,圖3為本校特色領航的整體架構概念圖: